秦朝灭亡,项羽分封天下仅仅六个月后,楚汉战争就爆发了,楚汉战争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刘邦进攻阶段、项羽进攻阶段、双方对峙阶段、刘邦战略决胜阶段。
1、刘邦进攻阶段
包括还定三秦之战、刘邦东出函谷收复中原之战以及刘邦率领五诸侯56万联军攻入彭城之战,主要是这三大战役,都是刘邦亲自指挥作战的,由于项羽身陷齐国战争泥潭,无法阻止刘邦,所以刘邦一路进展顺利。
还定三秦之战打败了项羽设在关中的三秦王,收复了整个关中之地,东出函谷之战,刘邦收复中原大多数诸侯,并联合五诸侯攻入彭城,占领了西楚国的都城彭城,形势对于刘邦来说,进展太快了,只要一鼓作气打败项羽,天下唾手可得。
刘邦与张良
这一阶段韩信的作用就是作战参谋,没有任何率军作战的记载,如果刘邦在彭城之战打败了项羽,那楚汉战争就只需要一年就结束了,也不出现韩信这样的兵仙了,但是,楚汉战争并没有这么容易,项羽也没有容易被打败,接着就进入了第二阶段。
展开剩余95%2、项羽进攻阶段
从彭城之战一直到京索之战前,都是项羽的进攻阶段,彭城之战,项羽只动用了3万楚军精锐骑兵,这些骑兵当中大多数是原楼烦骑兵精锐,而且项羽在彭城之战运用了正常的战略战术,避开了刘邦防守严密的彭城东北方,来了个战略大迂回,从彭城北边先一直向西,然后再南下突破了樊哙的防线,直接率军到达彭城的西边。
项羽从彭城东北边的齐国一直到达彭城的西边,是所有人没有想到的事,西边可是刘邦来的方向,项羽等于是把3万直接摆在了刘邦的退路上,然后猛烈攻打刘邦的指挥中枢,一下子把56万诸侯联军打得大败,一面倒的失败,刘邦一溃千里,一直向西逃到荥阳附近的京索之地组织,才击退楚军,之后就开始进入对峙。
刘邦与项羽
这一阶段韩信的作用同样的是作战参谋,也没有率军作战的记载,彭城之战时,张良和韩信都在彭城,也没有料到项羽的突然袭击,或者说刘邦根本不听,总之,刘邦在彭城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败,没有之一,56万联军被3万楚军杀得溃败,战争史上都很少见。
3、双方对峙阶段
从京索之战开始,双方进入对峙,京索之战是韩信、吕泽、灌婴以及萧何从关中送过来的士卒一起联合挡住了楚军的继续进攻,汉军从彭城一败数百里逃到荥阳附近才能稳定战绩,同时楚军因为进展太过快速,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所以楚军失去了继续击败汉军的实力与气势,双方就在荥阳附近进行了一系列的争夺战。
双方的对峙主要是沿着鸿沟一线形成的,同时双方战争各有胜负,刘邦一度被楚军占领成皋与荥阳,一次被项羽打得全军覆没,还是靠纪信假扮刘邦吸引楚军才逃脱,但是刘邦依靠从关中送来的士卒再加上从韩信处征集的士卒,联合起来打退了项羽。
韩信与萧何
但是,楚军想要继续进攻,也是没有能力的,楚军后方的粮道被汉军及彭越骚扰,与此同时,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重用了三个人,分别是:彭越、英布、韩信。彭越在梁地打游击战,随时威胁项羽的粮道安全,英布原是项羽手下,被刘邦派随何策反,至于韩信,刘邦则单独给了他一支军队,让韩信开辟北方战线,以达到消失或者牵制项羽的战略目的。
4、刘邦战略决胜阶段
刘邦和项羽在荥阳、成皋对峙了2年多时间,谁也无法继续前进,但由于刘邦后方比较稳定,萧何源源不断提供了大量的兵员、粮食、兵器、粮食等补给,所以刘邦在前线的军队不缺粮食,包括韩信军也是一样,而项羽的后方却经常受到骚扰,所以项羽在前线的军队经常会缺少粮食。
项羽在击败刘邦无望的情况下,接受了与刘邦议和,双方以鸿沟为界,鸿沟以东归项羽,以西归刘邦,划分势力范围,然后约定双方退兵,同时刘邦还派出使者接回了在项羽那里当人质的父亲和妻子吕雉。
韩信被刘邦拜将
刚刚签订好协议,刘邦都准备退兵了,陈平和张良两人劝说刘邦撕毁协议,立即发兵攻打项羽,理由是项羽缺少粮食、补给,士卒又极度疲惫,正是击败项羽的好时间,于是刘邦听从了建议,立即率军攻打项羽,同时一面征调各地汉军合围项羽,但是韩信和彭越没有来,刘邦又被项羽击退,双方在固陵又进行了短暂的对峙。
而刘贾、英布从南边清扫楚国的地盘,开始向北合围项羽,灌婴、靳歙也从彭城方向合围项羽。项羽处于劣势,不断向东逃亡,直到逃到垓下,在这个过程中,刘邦还征调了韩信从齐国南下合攻项羽,再加上刘贾、英布等人,汉军从除了东方之外的各个方向合围项羽,最终在垓下把项羽包围起来,之后就是著名的垓下之战。
《史记 高祖本纪》: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
韩信作战
垓下之战是韩信率领30万军队充当前锋,在正面与项羽对战,孔将军在左侧,费将军在右侧,这是左右两军,刘邦在后居中指挥,周勃和柴将军在刘邦身后,以这样的排兵布阵来看,垓下之战是刘邦指挥的,并不是韩信,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刘邦居于中军位置,韩信只是前锋。
二是韩信也不太可能指挥得动诸侯联军,只有刘邦可以。
再回过头来看整个楚汉之战,刘邦是利用自身实力强大,依靠陈平与张良的辅佐,在正面战场拖住了项羽的主力,以韩信开辟第二战绩,牵制了项羽的盟友,一步步消耗了项羽的实力。
因为战争一直在持续并没有停过,双方除了拼前线的战斗力,还要拼后方的国力,刘邦有萧何这样的后勤人才在管理,后方源源不断提供了兵员及各种物资,让刘邦没有后顾之忧,相反项羽的后方和补给线一直不稳定,经常受到打击,这直接影响了刘邦与项羽在前线的对战。
垓下之战刘邦围项羽
同时,刘邦建立了针对项羽的统一政治同盟,包括英布、张耳、吴芮等原来项羽分封的诸侯,先后都背叛了项羽,像魏王豹、赵王歇、齐王田横这些不愿意服从刘邦的诸侯,都被韩信所灭,刘邦还联合了彭越,袭扰项羽的后方,可以说项羽是众叛亲离,打到最后,整个天下项羽就没有一个盟友了,就连项羽身边唯一的谋士范增,也被陈平的离间计导致离开。
所以说刘邦的成功是政治战略上的成功,战略正确了,即使局部战术上输给了项羽,也不影响刘邦胜利的大局,韩信的作用主要是帮刘邦扫清了项羽的盟友和外围,原本刘邦早就能合围项羽的,却因为韩信突袭齐国,引发了齐国与刘邦的对抗,分散了刘邦攻打项羽的兵力,再加上韩信后期以封齐王为要挟,都导致了刘邦胜利时间的延后。
其实垓下之战韩信是否参与,都不影响项羽失败的定局了,韩信的加入无疑加快了项羽的失败,当时的楚国已经是四面楚歌了,除了鲁地和江东之外,整个天下都归属了刘邦,项羽失去了和刘邦继续斗争的资本,尽管项羽手下还有十万士卒,但这已经是疲惫不堪,缺衣少食的楚军了,没有多少战斗力,或者只能昙花一现。
韩信悲惨结局
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作用被夸大了,尽管他的战绩确实最大,破魏国,俘虏魏王豹,破代国,擒代相夏说,背水一战中击败了赵将陈馀,击溃赵国十万大军,逼降了燕国,趁着郦食其已经说服齐国投降的机会偷袭齐国,最后在潍水一战大败楚国二十万大军,斩杀楚将龙且,奠定了攻下齐国的胜利。
但实际上这些胜利,并不是韩信一个人取得的,刘邦派出了相当多的军队和将领来支援韩信作战,并且韩信只是在侧面战场作战,并不影响总体大局,刘邦与项羽在4年的楚汉战争中,拖住了项羽的主力,一直把项羽消耗到垓下之战合围,这都是张良与陈平辅佐刘邦做到的,这才是楚汉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
汉灵帝去世之后,由于皇帝年幼,何太后垂帘听政,外朝则由大将军何进控制,这种政治形势同东汉中期的大多数小皇帝即位之初是一样的,东汉的朝政除了皇帝之外,就是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到了大将军何进时期也是如此。
何进因为与宦官蹇硕为了皇帝人选起了争执,何进杀了蹇硕,但事情并没有结束,何进还在袁绍的蛊惑下,想要诛杀皇宫中的所有宦官,但是何进的妹妹何太后不同意,于是何进又听从袁绍的建议征召地方军入京,以此胁迫何太后同意诛杀所有宦官。
何进一共征召了三支军队入京,一支是武猛都尉丁原,一支是并州牧董卓,还有一支是东郡太守桥瑁,丁原是直接进入京城洛阳当了执金吾,这个官可是当年刘秀梦寐以求的,就是负责管理京城治安的官员,相当于洛阳的卫戍司令,桥瑁同屯兵在洛阳东边的成皋。
何进
董卓在率军快要进入洛阳时,大将军何进两次派人通知董卓,先在洛阳城西驻扎等通知,董卓只能老老实实待着,毕竟何进是大将军,手握天下兵马,权势滔天,董卓不敢不听,但是随后不久,朝廷中就发生巨变,导致事态的急剧恶化。
这个剧变就是大将军何进居然被宦官使诈杀害了,宦官是假传何太后诏令,让何进进宫,同时主动在何进面前示弱,何进因为铲除了宦官中势力最大的西园八校尉之首上军校尉蹇硕,把其他宦官不再放在眼中,于是大意了,东汉官员进入皇宫,一不能带随从,二不能带兵器,何进赤手空拳进了皇宫,于是立即被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所杀。
何进一死,就没人能掌控大权了,先是袁绍和袁术率领自己手下的军队杀入皇宫,见到宦官就杀,袁绍是司隶校尉兼西园八校尉之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其实是监察官,可以监察京城及归属京城洛阳周边地区的官员,再加上袁绍又是中军校尉,所以他有行政权又有兵权,可以调动自己的部队。
董卓
袁术在当时是虎贲中郎将,相当于现在的中央警备团团长,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手下同样有一支军队,袁绍、袁术两兄弟就打着为何进报仇的旗号,直接冲入皇宫杀宦官,这是动乱的开始, 之后,局势就不再受控了。
何进被杀后,他手下有一个叫吴匡的将领,认为何进被杀是因为何进弟弟何苗与何太后不同意诛杀宦官导致的,把何进被杀的原因怪罪到何苗与何太后身上,然后吴匡就联合奉车都尉董旻,率领何进手下的部队攻打何苗,何苗当时是车骑将军,他对何进之死其实并不知情,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吴匡联合董旻所杀。
之后吴匡等人也联合袁绍、袁术攻杀宦官,导致两汉延续近400年的宦官阶层全部被杀,不管是专权的十常侍,还是普通的小太监,只要脸上没长胡子,一律诛杀,而在混乱之中,张让等少数宦官挟制小皇帝刘辩及陈留王刘协助与何太后一起逃出皇宫,正好在路上碰到董卓的军队,张让等人在走投无路之下跳入黄河自杀而亡。
袁绍与袁术
于是董卓就带着小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等人一起回到了洛阳,洛阳当时是一片混乱,火光冲天,而且何进被杀后,朝廷势力也分裂了,谁也无法服谁,董卓作为新进入京城洛阳的地方军阀,然后实行了1h.r82p.cn一系列的手腕,把京城所有的兵权全部收归自己所有,那么董卓究竟使了什么手段,以区区三千兵力就控制了京城呢?
先来看看京城洛阳除了董卓之外主要还有哪些势力:
1、司隶校尉兼中军校尉袁绍
2、虎贲中郎将袁术
3、执金吾丁原
4、何进部将吴匡
5、奉车都尉董旻
6、典军校尉曹操
除此之外,何进被杀前,还派出了王匡、鲍信、张扬、张辽、毌丘毅五路人马外出征兵,后来这些人中王匡、鲍信和张辽回到了洛阳,王匡招了五百弓箭手,鲍信招募了一千士卒,张辽招募了一千多人,而张扬招了一千多人留在上党郡没回洛阳,毌丘毅刚在外地没有回到洛阳,当时刘备还跟毌丘毅一起到下邳。
曹操
总体来说,洛阳的形势就是这样,袁绍、袁术、丁原、吴匡、董旻、曹操、王匡、鲍信、张辽等人手中都是有兵的,但是势力最强的,还是属丁原了。
因为丁原本来就是执金吾,负责京城洛阳的治安,手中肯定有军队,最多也就二三千人,手下有吕布、张辽、张扬等将,但是张扬没有回来,张辽招募了一千多士兵回到洛阳。
其实就是袁绍,袁绍是司隶校尉兼中军校尉,手下至少也有数千人,再加上袁绍与袁术是兄弟,他们的叔父袁隗又在朝中担任司徒,袁绍的军事力量比丁原弱,但是影响力比丁原强得多,而且袁氏tv.r82p.cn族出身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俨然是当时朝中的士族领袖,这是丁原比不了的。
董卓挟制天子
势力排第三的就是袁术,统领着宫中的虎贲卫士,同样也是袁氏家族的人,其他势力像吴匡、曹操、董旻、鲍信、王匡等人就比较弱了,手上最多也有千把人。
那么董卓是如何使用手段把这些势力全部拿下的呢?
第一招: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卓在城外就遇到了天子与陈留王,是他护送天子回到洛阳的,之后,天子就被董卓的兵力所控制,这是最重要的,也是董卓控制朝政的基本,其他人想要见天下都得经过董卓同意,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就算袁绍、丁原等人势力较强,没有任何理由与董卓开战吧,只能暗战,董卓可以假借天子的命令来挟制朝廷中的实力派官员,再加上董卓带了成建制的部队进入洛阳,别人并不知道董卓来了多少人,而且董卓用晚上出城,早上再进城的方法,迷惑了其他人,让其他人不知道董卓的虚实,董卓就能利用天子和手中的军队来铲除竞争对手。
董卓收编其他势力
第二招:收拢何进、何苗部将。
何进被杀后,手下群龙无首,袁绍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收编了何进的部下,被董卓抢了先机,董卓收编了何进部将吴匡,以及车骑将军何苗的部队,因为这些军队都是没有首领的,董卓伺机拉拢并收编了这些部队。
还有一点,奉车都尉董旻是董卓的弟弟,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何苗就是被吴匡联合董旻攻杀的,董旻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拉拢了吴匡,这个吴匡也不简单,是后来刘备手下大将吴班的父亲,吴懿的叔父,还是刘备吴皇后的叔父。
董卓一下子就收拢了三四支军队,何进部将吴匡的旧部、何苗的旧部、董旻的旧部,实力大增,原本董卓就只有三千人,收编了这几支军队后,其部众至少也有六七千人。而且收拢何进、何苗2i.r82p.cn旧部压力是最小的,反正也是无主之兵。
吕布与丁原
第三招:引诱吕布杀丁原,吞并丁原的部队。
董卓在收编了何进的部队后,成为了洛阳实力最强的军阀,并且挟制了皇帝,董卓开始对丁原动手,他动手的主要办法是引诱吕布杀丁原,吕布是丁原的主薄,是个文官,董卓应该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一方面给吕布财物引诱,许以高官厚䘵,另一方面利用皇帝和兵权威胁吕布,吕布如果不答应董卓杀丁原,那么吕布将是第一个被杀的人。
吕布事实中没有多少选择,要么杀丁原投靠董卓,要么将董卓的话报告给丁原,以丁原的势力和能力,不是董卓的对手,但是吕布选择了对自己利益最大的方式--杀了丁原,投靠了董卓,丁原一死,董卓就收编了董卓的部队,到了这个时代,朝廷中没有任何人再能跟董卓争权或者抗衡。
第四招:排斥异己。
董卓后来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居然把皇帝给废除了,然后自己立了汉献帝刘协为帝,汉灵帝在世时就想废长立幼,可惜没能达到目的,去世前将此事委托给宦官蹇硕,蹇硕也没有完成汉灵帝的这个心愿,最终被董卓完成。
吕布归顺董卓
废长立幼完成后,董卓很容易就知道朝廷之中哪些人在反对他,就开始排斥这些人,袁绍、袁术、曹操、王匡、鲍信等人都逃离了洛阳,鲍信还劝袁绍引诱并杀了董卓,但是袁绍不敢,或者他没有更好的办法,在斗不过董卓的情况下,不愿意归顺董卓的人只能逃离洛阳,而留在朝廷之中的,只是表面上归顺董卓,暗中想杀董卓的人不在少数,比如后来的伍孚和王允。
董卓就这样利用四招控制了朝廷,朝廷之中想要对付董卓,唯一的办法就是联合起来,但是袁绍、袁术自己两兄弟都不和,怎么能联合其他人,看看袁绍、袁术等人在后来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中的表现就会明白,他们是无法联合的,朝廷中的这些手握兵权的将领都不齐心,自然被董卓逐个击破了。
当关羽发动北伐襄樊之战时,关羽的重心就放到了北伐上来,虽然后方的荆州三郡(南郡、零陵郡、武陵郡)非常重要,但是关羽无法考虑太多,在没有额外援军的支持下,关羽只能将有限的兵力用到极致。
从多种角度分析,关羽的荆州军至少有五六万人,而用于北伐襄樊最初的兵力至少有三到四万人,别的不说,关羽当时已经围攻了襄阳城和樊城,还有多余的兵力驻守在樊城以北抵御曹魏来的援军。当时的征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曹仁算是曹魏中部战区的前线总指挥,兵力至少有六七千人,关羽能包围樊城,人数至少一万人到两万人,再加上包围襄阳和前线的军队,三四万怎么算都是有的。
关羽
此外,光是水淹七军俘虏于禁的军队就有三万人,这一支庞大的军队,被关羽关押在南郡的治所江陵城,由南郡太守糜芳负责看管,关羽手下一下子多了三万张嘴要吃饭,所以粮食很快就不够了,所以也就不仅理解关羽会抢了孙权储备在湘关的粮食。
而孙权方面想要偷袭荆州的战略,早在襄樊之战发生的两年前就开始策划,很少有人注意孙权在公元217年派都尉徐详出使曹魏,与曹操议和,同时双方缔结新的政治联姻,孙权与曹操议和的目的不言而喻,只能是把扩张的方向放到了荆州。
当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后,东吴方面不断地向关羽,先是吕蒙装病离开与关羽荆州接壤的陆口(湖北赤壁),然后名不见经传的陆逊接替了吕蒙出任东吴方面的前线指挥官,陆逊还写信给关羽,极力地把关羽夸奖了一番,关羽一步一步被东吴的示弱所迷惑,防备东吴之心越来越淡泊,于是就把荆州三郡能派得上的兵力全部派往襄樊前线。
糜芳和傅士仁
当时留守荆州三郡的将领包括:南郡太守糜芳、公安守将傅士仁、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荆州治中潘濬、荆州议曹从事王甫、零陵北部都尉习珍、宜都太守樊友、武陵从事樊伷、将军詹晏、陈凤、荆州主薄廖化等等。
关羽并非无将可用,从这一连串的名单中,就能看出留守荆州的将领和人才其实并不少,这些人当中以荆州治中潘濬的官职最高,潘濬是蒋琬的表弟,但他只是文官,没有兵权,此外还有荆州议曹从事王甫和荆州主薄廖化没有兵权,其他将领都是有兵权的将军或太守。
这些留守荆州的将领中,糜芳、傅士仁、樊伷直接投降了吕蒙,潘濬是荆州三郡全部归降东吴后,孙权亲自上门劝降的,詹晏、邓辅、郭睦被陆逊打败后投降,陈凤则直接被陆逊生擒,王甫和廖化则借机逃走了,宜都太守樊友直接弃城逃走了,死守不降的只有零陵北部都尉习珍,由于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吕蒙偷袭荆州
从这些人的结局来看,并非所有人都像糜芳和傅士仁一样直接投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关羽选谁来留守后方,而在于关羽没有防备东吴,把荆州后方仅存的兵力都调到了襄樊前线作战去了,糜芳和傅士仁的投降,并非是因为贪生怕死,糜芳还是刘备的小舅子呢,投降东吴能有什么好处?
虽然史书上记载了关羽与糜芳、傅士仁之间有矛盾,但这只是蜀汉内部的矛盾,内部矛盾再多能如何?关羽说想要治糜芳、傅士仁的罪,难道会杀了他们吗?当然不会,但是吕蒙白衣渡江时,是一次秘密行动,还骗过了蜀汉留守长江边的岗哨,糜芳和傅士仁投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敌人突然袭击,自己一方完全没有防备,根本无力对抗。
二是荆州基本上无兵可用了,全部被关羽调走了,如果直接抵抗吕蒙,只能是战死沙场,从陆逊、吕蒙偷袭荆州非常顺利的情况来看,荆州三郡的守军根本不堪一击,因为实力太弱了,无兵可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是用兵打仗呢?
襄樊之战示意图
更何况南郡江陵城内还有三万曹魏降兵,三万啊,这个数字肯定是比关羽留守在荆州的所有军队人数加起来还要多,糜芳要是跟吕蒙开战,这三万人再来个暴动,那糜芳不就内外受攻击吗?糜芳跟随刘备也有二十多年,不可能因为关羽一句话就直接投降,他们可是直接面临吕蒙的攻击,不投降就是战死,只是糜芳和傅士仁选择了投降。
糜芳和傅士仁的投降,关羽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他没有防备东吴,况且整个荆州三郡又不止他们两人投降,只是糜芳和傅士仁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南郡是关羽在荆州的大本营和战略要地,傅士仁所镇守的公安是荆州长江边非常重要的据点,当年刘备还没有借荆州的时候,就是驻守公安的,公安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刘备而得来的。
关羽
所以单纯地指责糜芳与傅士仁的投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个时候,你就算让张飞和赵云驻守南郡和公安,也是一样要败的,只不过败的方式不同,因为整个荆州根本无兵可用,不仅无兵,还没粮食,关羽都要抢孙权的粮食吃了,荆州的粮食绝对是不够了。
而且偷袭荆州的战略,是东吴政治集团经过2年多的策划和精心准备的,东吴出动了数万大军,陆逊更是率军直接一路向西,一直打到了秭归、枝江、夷道,封锁了长江峡口,更是堵住了关羽退回益州的后路,然后收割了荆州三郡所有的城池,从结果上看,东吴是准备充分,实力强大,如何对抗呢?
就算做个假设,如果是糜芳和傅士仁坚守不降,情况会如何发展呢?能指望关羽从襄樊率军回来救援吗?
当然不能。从襄樊前线到荆州约有200多公里,关羽的数万大军在襄樊前线也被徐晃击败,再加上他们听说了后方荆州被偷袭,肯定是毫无斗志,吕蒙一定会在他们回荆州的路上设置重兵阻止的,关羽再快,能快过吕蒙吗?吕蒙都已经兵临城下了,关羽才从襄樊出发返回,真等到关羽到达荆州,荆州早就失守了。
糜芳、傅士仁根本守不住城池
前面讲过南郡也好,公安也罢,都是缺少兵力和粮食,如何跟吕蒙作战?不要以为坚固的城池就无法攻破,只有南郡的江陵城坚固一些,但糜芳根本无兵可守,如何守城?吕蒙最多只要七八天就能攻破城池,关羽从襄樊返回荆州,最快也要七八天,还要突破东吴军的阻拦,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再加上士气超级低落,打仗打的就是士气,关羽的数万荆州军即使不被吕蒙策反,也是一支毫无战斗力的军队。
所以一旦关羽决定把所有兵力压到襄樊前线时,他就注定了后来被杀的结局,而荆州就在吕蒙偷袭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被东吴夺取,这个时候,关羽无论派谁守南郡和公安,都是一样的结局,无非就是战死显得更为悲壮而已,而投降则历来所为人不耻罢了。
发布于:安徽省配资天眼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